文字 · 胡牧师 | 整编 · 小蕾 | 朗读 · 恩光
【书1:9】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
上帝已经接摩西回天家。接下来,带领以色列人的艰巨任务要落在约书亚的身上。他要带着以色列人过约旦河,并要征服迦南的强敌。约书亚所面对的压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上帝是如何引导约书亚去面对摆在他面前的挑战,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约书亚记开篇的内容告诉我们,上帝知道约书亚的压力与紧张的心理,就用许多肯定的话提醒、鼓励他,告诉他你一定可以,使他得着必胜的信心。
常话说“好事多磨”。任何事工的推进都有其困难所在,若你要做一件事,它没有任何的困难存在,那想必你已经没有必要去做那件事了,因为这样的事不会有多大意义。若你去做一件重要的事,它必然存在许许多多的困难,因此你以怎样的心态对待摆在你眼前的困难,比困难的本身更重要。
人做事若抱着见风使舵,知难而退的态度,恐怕什么事都做不好,因为任何事都有它的难处所在。我们做小组需要有锲而不舍、知难而进的心志,在遇上任何的难处时不思退路,只思出路,勇于进取。人们常常不是被困难打倒,而是被自己打倒,因自己摇摆不定的心而屈服。只要有心志,方法总是有的。本课我们来思想小组事工推广过程中可能遇见哪些难处,以及如何正确面对。
一、传统教会推行小组的关卡
当下许多教会想要做小组,也有的正在做小组,但真正有亮点的还是不多,好多都做得没有什么起色,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些已经熄火了,有的只是维持着去做,只是一周中多了一次的聚会而已。
要把小组做好,目标必须明确,并要克服一切的困难。本课与大家一同学习如何在推广小组过程中,过五关斩六将,使小组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第一关:教会传统关
此关守将名为“原来怎么做,现在也怎么做。”有万夫难敌之勇,他夫人名为“先入为主”,他们同心守关。
【路5:39】没有人喝了陈酒又想喝新的,他总说陈的好。
要把小组做好,首先要过的就是“传统关”。我们的教会生活已经形成习惯,墨守成规,受先入为主的影响根深蒂固,潜意识中认为聚会就应该是目前这样的形式。
我们的习惯就是单向领受式,以为聚会就应该是安安静静、毕恭毕敬、神圣严肃,不可以彼此交流,或交头接耳。另外许多信徒已经习惯了的思想认识就是只要认信耶稣,就能得到好多的恩典与祝福,却不懂得给出去。许多人对聚会模式的理解,在思想上就是跳不出固有的模式。岂不知只有“受”,不懂“给”的生命是不健康的生命。只有当肢体与肢体之间达到良好的沟通了,生命才能健康成长。
......
第二关:文化传统关
【太11:16-19】我可用什么比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约翰来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说他是被鬼附着的;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
此关守将名为“这是我们的文化”,他的口号是“我们已经习惯了”。此关内的人,都在他的教育之下长大,他夫人名为“根深蒂固”,也是与其夫同守此关。
我们中国的教会,要把细胞小组做好,还面对一个关,就是传统的文化。中国的教育模式是填鸭式的,我们从小就被训练成为一个乖乖的、听话的孩子。被训练时要求好好听话,听话的孩子才乖,在家里好好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好好听老师的话。我们的教育背景是让人“听”,而不是“问”。而且是被动地听,更不是主动地问。若一个中国的孩子在家里很喜欢问问题,问了一个又一个,家长因为事务多,忙碌时就会嫌烦;若在学校上课时很会提问,问一大堆的问题,老师不见得会喜欢这样的同学,可能他会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烦,天天有这么多的问题;父母也会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罗嗦,这么多的问题,我哪有时间去解答你的问题……结果,会问问题的孩子,反而被认为是有问题的孩子。
第三关:近距离接触关
此关守将为“距离产生美”,关里的人民都同意接受他的人生哲理,他有两位夫人,大夫人名为“防人之心不可无”,二夫人名为“惹不起,躲得起”,此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人跟人之间的不信任,并且不愿意跟其他的人有近距离的接触这是事实,因为人经不起近距离接触。人们常说“相识容易相处难”。在人与人之间,时常戒备防范,唯恐受到别人的攻击和伤害。当远距离看的时候,一切都是好的、美的,但在近距离接触下,同住一个屋檐下过日子的时候,就会发现和产生许多的问题。如,当一名女孩子未成为你的媳妇时,你所看到的都是她的优点,几乎被你完美化了。但当结婚之后,不只原先的好处都不见了,还处处看到的是她的缺点。
【约13:34-35】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从耶稣的作为看小组事工,耶稣的心意不是让说得来的人在一起建立小组,而是让有很大差异的人,因基督的缘故走在一起,用基督的爱去彼此相爱,就建立了以基督为中心的小组。
第四关:封闭不信关
此关守将名为“怀疑猜忌”,他不信任何人,他是孤家寡人,虽自身武力高强,身边却没有一人能让他信赖,因此他常常郁郁寡欢。
小组不是活动,而是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社会上那种为利、为名、为权等走在一起的关系;这是一份因信仰而有的关系;一份与人的私欲无关的关系,一份只因基督的爱而建立起的关系。所以小组不只是事工,而是生命的建造。几十年的教会生活,体会最深,觉得最难的就是关系的问题。
第五关:“行道难”之关
此关守将名为“不可能行道”,他夫人名“骄傲”,既自卑又自傲。
魔鬼把一种消极负面的心态放在许多信徒的心中,他们在信主年日久了以后,就变成了老油条。你若说他们不知道什么,他们自认为什么都知道;你若叫他们去参与一些教会的服侍,他们都会说自己不会。犹如一个瘫子,头脑什么都清楚,只是没有行动的能力。在教会里面流传着一句负面的话,“信道容易守道难,听道容易行道难。”聚会唱诗祷告听道很感动,也愿意行动,但回到家里一动不动。许多人听完道,查完经后,就以这话来推脱。教会弟兄姊妹的的确确陷入了一个能说不能做的危机。因此关于行道,大家已经进入了一个消极的怪圈,认为很难做到,甚至不可能。
【约一5:3-5】我们遵守上帝的诫命,这就是爱他了,并且他的诫命不是难守的。因为凡从上帝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上帝儿子的吗?
第六关:求自保的心
小组推行过程中,过了以上这五关,你的小组虽然会不再一样,但最后仍有一个重要的关卡,若是不能跨越,就仍然会卡在那里。最后一个障碍是什么呢?就是小组组员只是在一起“抱团取暖”,对使命没有一点意识和使命感,组员们在信仰上,只求自保,不求履行使命,扩张神的国度。因此教会的牧者们必须强调借着小组事工,去实践大使命。使教会每一个弟兄姊妹被武装起来,成为基督的精兵,在世完成神赋予他们的使命。在小组里,一个人一到两年带一个人进来,或一到两年从一个小组倍增成为两个小组,就是为了实践大使命。
若是传统教会能够克服这些难关,小组事工的推广就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子。若是不能克服这些关卡,小组的推进就有可能夭折,或只是维持着去做。
教会在开展小组后,若不能攻破“自保”的堡垒,所建的小组必然是闭门造车、闭关自守、抱团取暖的小组。如何来攻破“自保”的营垒?首先教会牧者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然后由议会定下教会的目标,有计划地在讲台上传递神的信息,用神真理的道来攻破人自我中心的观念。
【太16:24-25】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生命”或作“灵魂”。下同),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
二、面对牧者本身的疏忽
【该1:1-2】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初一日,耶和华的话借先知哈该,向犹大省长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这百姓说:‘建造耶和华殿的时候尚未来到。’”
牧者的态度常常成为事工发展的重大难处之一。当年以色列人从巴比伦回归后,已经立了圣殿的根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他们迟迟不能动工建造。其中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领袖所罗巴伯与约书亚,也疏忽了圣殿的建造。所以上帝借先知哈该,来呼唤这两位领袖,使他们不怕一切的阻碍与困难,起来建造圣殿。
许多教会的牧者只叹息自己教会的小组长不给力,却不知省察自己的疏忽所造成的后果,没有看到自己的责任。在启示录第二到第三章中告诉我们,主耶稣写信给亚细亚的七教会,虽是对各教会的许多劝勉、提醒与警告,但经文是告诉我们写信给教会的使者,教会的使者就是教会的牧者,是具有代表性的。这些的劝勉、提醒与警告首先是对教会的牧者,牧者在教会是领头的,牧者的态度与言行,在教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教会牧者本身的疏忽是小组推广中的极大困难,牧者手中有着牵制教会事工发展的权柄,也有监督落实各项事工的职责。牧者若忽略某项事工,就不会调集资源,投资在这项事工之中。这对事工发展来讲犹如一场灾难,左右了事工的兴衰。若教会的牧者疏忽了小组事工,不能持续有效地推进,小组发展中一定会遇上瓶颈。
(一)忽略了会众的心声
教会牧者、属灵的领袖不是要哗众取宠,而是要取悦于主。但要敏锐地感知会众的动态,了解会众的心声,正确对待群众的呼声。既不能像亚伦,纵容会众、一味地依从而违背了信仰原则(出32:1-6);又不能像罗波安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对会众的心声不屑一顾(王上12:8-11)。要在会众的呼声中,去察验神的旨意。
(二)缺少学习的心态
教会的领袖停止学习,教会也就有可能停止成长。服侍与牧会原本就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与过程。牧者们需要持续地保持学习成长的心,带领会众走教会的成长之路。特别是教会处在上一个时代与下一个时代的交替处,教会的牧者更当留心神的心意,不然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滕近辉牧师在《时代的挑战》一书中所言“留在时代的夹缝中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成长,才不至于被时代淘汰。
(三)把小组看得过于简单
【书7:2-5】当下,约书亚从耶利哥打发人往伯特利东边靠近伯亚文的艾城去,吩咐他们说:“你们上去窥探那地。”他们就上去窥探艾城。他们回到约书亚那里,对他说:“众民不必都上去,只要二三千人上去,就能攻取艾城;不必劳累众民都去,因为那里的人少。”于是民中约有三千人上那里去,竟在艾城人面前逃跑了。艾城的人击杀了他们三十六人,从城门前追赶他们,直到示巴琳,在下坡杀败他们。众民的心就消化如水。
自古以来,轻敌是吃败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许多牧者眼中,把小组看得过于简单,不就是一周一次一小群人的聚会嘛,所以许多牧者也就不在小组事工上花多少的心思与代价。牧者的忽略,会导致教会小组事工走下坡路,甚至走向没落。
笔者见过好几间教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教会小组已经发展好多年了,早期牧者很用心,也很花代价在其中。后来教会大了,事工多了,牧者无法顾及,也没有很好地交托这项事工,因此小组就逐步地下滑。
唐代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事工的持续发展在于殷勤地经营,昨天的成绩不等于今天的成功。当教会牧者随便对待小组事工时,就注定了小组事工要走下坡路。
(四)没能充分利用小组的工具
小组是一个多功能的好工具,你若不会用其功能,你的小组一定流于形式,失去活力。当你的小组遇见瓶颈时,请回想一下,你们当日是为什么启动小组的?为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今天是否已经达到当初的目标了?若是还没有,那是为什么?或者你已经不再信任小组有这些功能,或是因为喜新厌旧,对小组没有开始那种新鲜感?任何一个多功能的工具,若是没有把它的功用给发挥出来,却仍在使用,这对你将是毫无意义。
(五)操作工具的人技术不到位(小组长带领不到位)
【诗18:34】他教导我的手能以争战,甚至我的膀臂能开铜弓。
同样的工具,在不同人的手中,会有截然不同的果效,因为有些人不会使用那工具。这也就说明小组事工在不同的教会,在不同小组长的手中,出来不同的结果。很大原因就在于操作这工具的人是否会做。这是许多教会小组事工衰落的原因之一,他们没有持续认真地为他们的小组长做培训。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就把小组交给一个人,这犹如把一辆汽车交给一位不会开车的人。他若不开,车子就发挥不了作用;他若是要开,必然成为马路杀手。
(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在这里我们讲一个小故事:
野狼没有搭理狐狸,继续磨着牙,并且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中这么静,猎人和猎狗早就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现在完全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现在磨牙,并不是为了马上就去对付猎狗和老虎,而是为了以后去对付我面前的敌人。你想想,假如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的时候,我还有时间磨牙吗?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不如我平时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真正的危机并不是突然而至的,而是隐秘渐进的。许多人面临突发的重大威胁时,咬紧牙关就能度过难关,而对于逐渐加剧的危机,则往往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待到病入膏肓,想尽力应对时,却为时已晚。人都有惰性,一旦环境稳定,就会变得懒惰,不思进取,沉醉于以往的成功经验,习惯于既定的行为,习惯了在物质生活的享受中悠哉悠哉地过日子。在这种看似从容,实则充满危机的习惯中,许多人的意志其实在不知不觉中衰退。
人生中最大的危机就是没有危机感。顺境时要为自己找退路,逆境时要为自己找出路。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在危险突然降临的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如果放弃了学习,放弃了追求,没有了危机感,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一个人,最终必将走向衰落。
同样,小组事工也是这个道理。
(七)不愿意改变,不愿意付代价
许多的教会虽然做了小组,但是他们旧有的观念仍没有改变,仍然照着原来聚会的习惯与思路进行小组聚会。他们也不愿意在小组事工上付代价,觉得这样聚聚也是不错的。在推广小组事工的那一刻,就当清楚,小组事工的推进是需要继续不断地付代价的,什么时候停止付代价,什么时候小组就停止成长。
就像当日以色列人进取迦南一样,不会因为上帝已经应许,人就不需要付代价。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上帝已经应许,所以人需要付上自己的代价,做到自己该尽的本分。要知道迦南地不是坐享其成的,而是要去征服的。上帝把迦南美地赐给以色列人,迦南地被称为应许之地。是在埃及的每一代以色列人所期待所向往的,在神的描述下,迦南地是流奶与蜜之地,是多么美好的一块美地!但是当以色列人向迦南地进发的时候,他们的经验和体会又是另外一回事。
发现新大陆是一回事,在新大陆上去发展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不愿意花代价,就不可能在新大陆上有很好的发展。当来到新大陆的时候,人们会面对种种的问题。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甚至有更危险的问题存在。若是胆怯和惧怕,就无法进军新大陆,更谈不上在新大陆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士2:1-3】耶和华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对以色列人说:“我使你们从埃及上来,领你们到我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我又说:‘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你们也不可与这地的居民立约,要拆毁他们的祭坛。’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为何这样行呢?因此我又说:‘我必不将他们从你们面前赶出;他们必作你们肋下的荆棘,他们的神必作你们的网罗。’”
可以说小组事工是在危机中产生和被推广的,因此教会牧者应当不断地提醒自己,也提醒教会的众同工与小组长,使大家保持这种危机感,这样教会小组就可以不断地有所突破。
《克除推广小组的困难》纲要
一、传统教会推行小组的关卡
二、面对牧者本身的疏忽
小组讨论题
1. 列举你在推广小组中遇到的困难,学习完本课,打算做哪些调整?
2. 你对本课的内容有什么补充吗?理由是什么?
3. 你所在教会在推广小组的过程中遇见的难处与张力是什么?你是怎样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