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中心>5.教会如何健康发展小组>【科五】| 序言

【科五】| 序言

发布时间:2025-08-16 点击数:53

课程简介

  • 课时:0/12
  • 所属阶段:

课程详情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会,最热门的话题要算“教会转型”。不同人对教会转型有着不同的理解,有同工牧者对教会使用“转型”这个词感到担心,原因是:恐怕有人标新立异,走偏道路;还有人已经墨守成规,一贯的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认为自己一贯都是这样的做法,现在有人用新的模式进行教会的牧养管理与聚会,就很不适应,甚至不能接受;也有不少人一提到要分小组,就误以为要分裂教会,就以严肃紧张的态度对待;还有人认为强调教会复兴是人的问题,不是模式、方法和技巧的问题,所以在做法上就一成不变,原来怎样,现在也怎样。不管教会里的人是怎样理解“教会转型”这一概念,终归教会转型是个事实。


上个世纪,中国教会经历苦难的洗礼之后,紧接着的就是世俗的冲击,又经历了社会面貌的大改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面貌,教会所呈现出来的模式是不一样的。过去在大逼迫中的教会,基本上只能三五个人在某些信徒家中聚会。因此,被人理解为“地下教会”;当环境慢慢好转后,教会也就渐渐“浮出水面”。有的公开聚会,有的半公开聚会;在改革开放之后,教会又经历了大迁徙,原本居住在农村乡镇的信徒,有许多都已进城经商或上班。其中,有的人失去了信仰生活,有的人仍保持着聚会生活,还有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也建立了聚会点。因此农村教会一个个地逐渐在缩减,反之,城市教会却在一个个地壮大,又新兴起了许许多多规模各异的城市教会。那些以进城民工或商人为主要群体的教会,许多或沿袭着自己老家教会的传统,或沿袭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教会的模式。全国各地以温州商人为主导的教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社会面临着城市生活多元化的今天,运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教会的牧养管理模式,明显已经不适合。各地教会已从中纷纷反思、觉醒,要寻找出路,甚至有的去海外观摩取经,有的根据自己对教会的认识,在做法上有些调整和改变。在转型中的中国教会,大多已采用了小组模式和门徒训练事工。因为之前的教会没有这样做过,完全是一种新的模式,所以教会转型的过程中,也有教会转得四不像。因为许多教会在跟风,看到别的教会转,自己也要转,不然似乎跟不上时代,但却不明确为什么要转。有的教会盲目地建立一些聚会,结果只能勉强地维持那个聚会。也有教会牧者意识到教会的危机,知道教会不能再这样下去,需要有所改变,但前景迷茫,不知路在何方?


放眼今天中国各地的教会,都在纷纷采用小组模式,大家已意识到小组对今天中国教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许多教会在开展小组之后,并没有经历到起初所描述小组的各种好处,所以只是在维持着做。甚至也有教会因为开展小组事工,出现了许多负面的事,如:只搞外表的热闹,弄出许多复杂的人情关系,与教会整体的关系脱节等。在此,我们需要有许多的思考:传统教会当如何有效、健康地推展小组?从教会制定异象与目标到异象的传递;从小组长的预备到小组的落实;从小组的开创到持续地耕耘,以致小组生态的形成,都需要有清楚的思路与方向的引导。


有些教会的牧者在推展小组的时候,把会友分成几个组,然后拉几个人起来做小组长,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岂不知这如马拉松赛,只是起步!作为牧者,教会采用小组模式牧养,并不是当别人问你“教会是否有小组“的时候,好回复别人的问话;也不是看别的教会在做,以为小组是目前教会最热门的话题,所以自己也要做,不然就跟不上时代。若一间几百人的堂会,建立了几个小组,牧者就沾沾自喜地说:我们教会也有小组,之后就不思进取,满足于能这样维持就可以,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在发展小组事工的时候,教会的牧者不可盲目地去做,也不可存幼稚的心,过于乐观,认为教会有了小组之后,肯定会复兴,且会迅速发展。牧者对传统教会转型做小组需要洞察到种种的张力,并知道如何去应对与克服;还需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种种的困难;也要估算出把小组做成功要付上的代价有多少,并要有破釜沉舟去做小组的决心;更要知道小组只不过是一个工具,重要的在于人怎样使用它,使用这个工具的人是否掌握相关的技巧,如何把这个工具的功用发挥到极致,这些都是牧者需要深思的。


从你所在的教会启动小组事工的那一天起,你已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所以如何走这条成功的“小组”路,牧者心中需要有所筹划,免得开了工,却不能完工,为人家的笑话是小事,重要的是牧者开展教牧事工一定要有方向。做事绝不能知难而退,也不能虎头蛇尾。明确是上帝的带领,有异象与目标,就需要执着、用心、坚持不懈地把这件事做好。


除了传统教会之外,许多城市新兴教会小组事工在走了几年的路之后,就慢慢地走了下坡路。刚开始的时候,小组做得不错,很有成绩,但后来就遇上了瓶颈,久久不能突破,许多也只是在维持着做。这让教会的牧者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持续、健康、有效地开展小组?


在传统教会或新兴的城市教会发展小组的过程中,天荣事工愿意与您为伴,希望能带给您实际的帮助,在小组的成长路上,圆您精细牧养的梦想。根据做小组多年的心得与感悟,及在帮助各地教会发展小组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又有属灵导师的指导,我们研发了《传统教会如何落实小组》这门课程,现在更名为《教会如何健康地发展小组》。旨在给各地转型做小组的教会及小组发展遇瓶颈的新兴教会提供参考,也希望能抛砖引玉。因为笔者才疏学浅,整个课程编辑过程中,会有许多的不足和疏漏,望读者多多包涵,并给予爱心的指正,我们将感激不尽!


在此深切感谢以祷告和奉献来帮助、支持天荣事工的各地教会的弟兄姊妹们,愿主记念你们爱心的付出,并将撒播的种子多多赐给那撒种的人!感谢有共同异象、目标的天荣事工的众同工们,因你们的参与,使天荣事工把更多的祝福带给了各地的教会!感谢文字组的同工们,你们不辞劳苦、不分昼夜地校对、核稿、排版,使天荣事工的文宣有了初熟的果子!又特别感谢胡师母对天荣事工的支持,使胡牧师有更多安静的时间备课!


我们恭敬地把这门课程呈献在主的手中,愿主拿起使用,使其成为各地教会的祝福!阿们! 



【课程目标】
1. 为正在转型中的中国教会提供一份本土的参考资料,为转型中的教会牧者提供一份建议书。
2.为中国教会的小组事工中一线同工(导师与小组长)提供一本有针对性的教科书,帮助提升小组服侍的技巧。
3. 帮助转型做小组的教会解决转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4. 本课程是教牧实践课,需要带着实践的心志学习这门课程。




【教课模式】
1. 课前需要按要求完成作业,然后再参加现场培训,这样可以更好地消化课程内容。
2. 学员就是老师。让学员一起参与讲课,“讲”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透过小组讨论,扬长避短,集合众人的智慧,在讨论中相互学习。
4. 模拟示范。借助直觉教材,上手演练,将知识转化为实操的行动。






作业内容

1.读本课教材,用自己的观点来回应每课内容,写心得(字数要求:每课300字左右)。

2.写下你所在教会的小组是怎样开始,又是怎样成长的?请详述过程?(500字以上)

3. 写报告(在推行小组的过程中,你遇到的实际困难是什么?与传统教会之间存在哪些张力?你是怎样处理这些张力与困难的?字数要求:1000字)

4. 你认为教会应当如何健康发展小组,请阐述你的认识、立场和观点(字数要求:1000字)。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