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样是邮票或纸币用来查验真伪时的依据和标准,假货通常不具备指定的特征。商家为了区别假货,在自己的商品上加上防伪标记。上帝创造万物,为了不混淆,可以区分类别,所以有各从其类的特点。任何的人、事、物都有其特征所在,把人的特征拿掉,他就不像人;把动物的特征拿掉,它就不是动物;把桌子的特征拿掉,它就不是桌子。照样把小组的特征拿掉,它就不像小组。
为什么好多教会的小组做得四不像?为什么好多的小组做的只是多一次聚会?为什么好多教会的小组只是做表面文章?为什么好多教会的小组开始做得还可以,后来就走样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做小组的人还没有抓住小组的特点,只是照抄照搬。
信徒在传统教会里对聚会的认识已经模式化了,在他们的观念里,聚会就应该是那种形式、那个样子,已经有了一个模样。若看到与那“模样”不一样的聚会,就会认其为另类。所以传统教会要推行小组,就需要先转变观念,并告诉会众小组的特点。
在各地的培训中,我们遇到的问题几乎有一半的原因是观念还没有转变。如:组员不愿意分享和参与;组长“一言堂”;认为聚会时人少了没气氛;存在抱团取暖的现象等。若不能真正明白小组的特点,就做不出小组的品味。各教会都在做小组,但做得确实有亮点的不多,那么怎样的小组算是做得有亮点呢?就是根据圣经的原则,把小组这个工具的特点做得到位,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正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意思。本课我们来一起思想:小组应该是怎么样的?小组的特点到底在哪儿?
许多传统的聚会已经流于形式,那些无意义的聚会是可以取消的。但是在推广小组之后,小组不要像那些聚会一样,流于形式则毫无意义。为了避免这样的事发生,建立小组的文化,也是有必要的。那么小组应该有着怎样的文化呢?下面与大家分享几个方面:
一、“小”的特点
【路12:32】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
王明道先生精辟的《小字铭》中提到不可小看“小”字。
小,小, 聚小成大。 小过不改,将酿大恶。
小善不行,终铸大错。 谨小危险,防小堕落。
小言必慎,小工必作。 勿染小罪,勿恋小乐。
堵小破口,免成湖泊。 献小礼物,济彼软弱。
极小善行,无一空落。 极小信心,其效渊博。
求赐我力,求扶我弱; 使我如灯,发光闪烁;
又如活水,永无乾涸。 振聋发聩,如铎如柝;
为主作证,不避鼎镬。 无悖主命,无负主托,
俾我将来,与主同乐。
众所周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组的特点就是“小”,它可以带来巨大的影响力。透过小组可以有爆炸性的效果,让教会遍地开花,遍布城市、乡镇的每一个角落。
许多教会做小组,都还不懂“小”的巧妙之处,许多组长也不明白“小”的奥妙所在,也不懂妙用“小”的特点,那些不愿意分组的组员也是不理解“小”的好处。因此抓住小组“小”的特点做小组,就可以帮助你的小组有突破,与过去不一样。
有些传统教会的信徒去小组时,第一感觉就是人太少,没有那种人多热闹的场面。这样想的人,是因为他们不懂小组“小”的特点。不要小看小组小、人少。小的做好了,大的也做不好;若人少都搞不好,人多了就更糟糕。有牧师说:“教会要做大,就要做小。”我们看到有些教会的小组人数达到二十来人,甚至达到三四十人,他们仍称之为“小组”,并扬言说他们舍不得分,不愿意分。这表明他们对小组的“小”字仍然不理解。
做小组一定要遵照“小”的原理,大了要变小,多了要变少,不然就不是小组,就无法达到小组的效果。
小组虽小,功能全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小组就是因为小,家的感觉才会特别强;人多了,家的氛围就渐渐淡了。
小组就是因为小,行动才方便,执行力强,灵活机动。
小组就是因为小,在教会经历任何的“特殊”环境里,仍可以有生存的空间。且不只是能生存下来,甚至可以照常发展。
小组就是因为小,遍地开花才可能,使教会可以无孔不入地深入到一般人难以深入的地方。例如白宫里可以设立小组查经班,校园里可以有团契,企业中可以有教会。
当我们到一间教会做小组长培训,与他们互动的时候,了解到他们教会小组的情况,有几个小组人数已经达到二十几位了,但是他们现在不像开始的时候那么积极地分享了,小组长感到很困惑。这种现象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他们没有遵照小组“小”的原理。我给出的一个建议就是赶快分组,他们也立刻采纳了。当我们回访的时候,再次了解那里的情况,发现已经有美好的见证在他们中间发生了。
二、“动”的特点
【申32:11】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搧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
老鹰的翅膀若不能照它生命的特点动起来,它就与地上的一群鸡没什么两样。“动”是生命的特点,一个不能正常运动的生命,是一个不健康的生命。植物人身上的器官一个也不少,但就是不能有正常人的动作,一个植物人的亲友们,环绕在他的身旁,多么期盼奇迹的出现,多么期盼他能动起来,像过去一样与他有说有笑,有正常的交流。
小组的特点就是帮助教会的弟兄姊妹动起来,帮助全教会动起来。教会里太多的信徒是静止的,他们在服侍上是静止的,他们在参与、分享上是静止的,他们在肢体的关系上是静止的,他们在大使命上是静止的。小组犹如健身器,有助全民健身;小组又如牧人手中的杖与竿,可以鞭策羊群的前行。
(一)两种小组的比较
一间教会有一对同胞兄弟,哥哥是大学毕业生,带的是查经小组。弟弟没有上过大学,信主也是比较晚,带的是细胞小组。在带的过程中,三年之后,哥哥的查经小组仍然是一个小组,弟弟的细胞小组已经倍增到三个小组。
1.查经小组
哥哥带查经小组有经验,在校园里就已经开始带小组。也很好地掌握了一套查经法。他也很用心认真地去预备,唯恐他的组员没有得着。每次总是花很多时间预备,他的查经是一人主讲式的。他认为只要带领组员在神的话语上下功夫,其他的果效自然出来。然而他平日没有花多少时间跟组员建立关系和关怀组员。他的小组几年带下来之后,不但没有倍增,反而人数减少,并且组员们都显得比较被动。
2.细胞小组
弟弟刚信主不久,在参加小组不多的日子,就被提拔当了小组长。他不像他的哥哥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备课,他自己对小组的服侍是非常得热心积极。他平时带小组不是一个人主讲,而是让组员在互动中进行小组聚会。除了小组聚会之外,在平日里他对自己的组员又有很多的关心,花时间跟他们建立关系,深入组员们的生活,与他们打成一片。在三年之中,他的小组培训了三次。后来升级成为小组导师。
在三年以后,有一次机会,两兄弟坐下来沟通小组的事。哥哥承认弟弟比自己会带小组。也表示自己要重新去思考如何带小组。这位哥哥做小组尚未明白小组“动”的特点,弟弟的小组之所以不一样,因为他的小组是“动”的小组。
(二)小组使教会“动”起来
1.让肢体互动起来
【罗12:5】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
2.让信徒主动起来
【路6:31】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3.让信徒行动起来
【雅2:17】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三、“亲”的特点
【彼前5:14】同样的,你们也要用爱心彼此亲切问候。祝主内平安!(当代中文译本)。
【彼前5:14】你们要用爱心彼此亲嘴问安。愿平安归与你们凡在基督里的人!(和合本)
你若已信主多年,自然会知道一些属灵的大道理,如:
(一)家的亲切
我们因信耶稣都成为神的儿女,成为神家里的人;我们都领受了同一个生命,共同领受基督的身体与宝血,我们同有一位在天上的父,都是基督的兄弟姐妹。但是在实际的教会生活中,有多少人切实地体验“亲”字?有多少人让人感到亲切?许多人在教会的生活中,与其他肢体接触的时候,连一个最起码的微笑、礼貌、打招呼都没有,拉长了脸,好像人家欠他似的。有些信徒一心只想寻求一些神秘的属灵经历,却把肢体之间最起码的亲切的问候忽略了。
(二)家的归属
【诗27:10】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必收留我。
小组的“亲”是因为使人产生归属感,有温馨的体验;小组的“亲”是因为让人及时得到扶持与帮助;小组的“亲”也是因为让人时常得到安慰。
为什么许多教会小组做得没起色?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只有一周一次习惯性的聚会(他们的聚会没有实际体现圣徒相交), 此外组员彼此之间没有找到有关系的迹象。他们的小组聚会最多彼此打一个招呼,有一两句礼貌用语,没有深入相交。整个聚会的模式还是纵向,没有在横向上花时间和精力。
(三)家的亲情
亲到一种程度,可以见证“灵胞远比同胞亲”;亲到一种程度,真的让组员与进来的人体验到什么是“家”;亲到一种程度,真的可以用小组的关系来表达“情同手足”。
小组因为距离近就变得亲了,这就如常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再亲的人,若远离或相隔遥远,因为距离的拉开就变得不亲了。
若是小组长很被动,又很冷淡,他的小组有可能也因他的缘故变得冷淡和冷漠。所以小组长的亲和力,使组员彼此之间可以变得更亲切。
四、“热”的特点
【罗12:10】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这节经文当代中文译本是这样翻译的“对弟兄姊妹要情同手足,互相尊重,彼此谦让。”
【罗12:10】希望你们各人都亲亲热热地彼此问候。我谨代表基督的各教会问候各位。(当代中文译本)
热到使进来的人犹如进入“暖气房”,对在冰冷的世界受伤的人们有吸引力。
(一)热的破冰
(二)热的敬拜
(三)热的查经
(四)热的实践
(五)热的服侍
小组长要以自己的热心团契生活、热心同心敬拜、热心学习神的话语、热心实践信仰、热心参与服侍来感染和影响自己的组员。
五、“精”的特点
【出39:1】比撒列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作精致的衣服,在圣所用以供职,又为亚伦作圣衣,是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
【出39:41】精工作的礼服,和祭司亚伦并他儿子在圣所用以供祭司职分的圣衣。
【代下2:13-14】现在我打发一个精巧、有聪明的人去,他是我父亲希兰所用的,是但支派一个妇人的儿子。他父亲是推罗人,他善用金、银、铜、铁、石、木,和紫色、蓝色、朱红色线,与细麻制造各物,并精于雕刻,又能想出各样的巧工。请你派定这人,与你的巧匠和你父我主大卫的巧匠,一同作工。
不管是会幕或圣殿的建造,上帝的心意对其要求不是能做起来就可以,乃是在品质上有极高的标准与要求。参与的工人都是精工,世界级的专家。
人们都说“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称得上专家就是在某一件事上非常精通。笔者认为小组就是把简单的事重复做。微笑、问安、关怀、相顾、握手或拥抱,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事,但在小组里要重复专心去做。专心才能精,真诚才能精,花代价才能精,精到可以有专门的辅导,专一的服侍。
(一)精工
(二)精巧
(三)精美
既是如此,教会就当花代价,训练一批能干精工活的人,使他们掌握做精工活的技巧,做到精致的地步,达到精美的小组事工。
六、“细”的特点
【箴27:23】你要详细知道你羊群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牛群。当代中文译本的翻译为“你要彻底认识你的羊,小心照料你的牲畜。”
(一)细心观察
(二)细心鼓励
七、“真”的特点
只用方法和套路,不用真实的感情,都是虚假的。
我们的主是诚信真实的,我们所信的道是真道,教会是真实的无酵饼。
透过小组,在基督里要建立真实的关系,不只是表面的招呼与礼貌。
在小组互动沟通的过程中,要把假面具摘掉,在神的话语面前,真实地敞开自己。
热情不一定真诚,亲切不一定真实。人可能亲得像犹大一样,用亲嘴的暗号出卖主(太26:48-50),像约押表面看上去是与亚玛撒亲嘴,但是心里真正的意思要凶杀,还用亲热的亲嘴动作遮掩他的杀机(撒下20:9)。
今天那些搞直销的人,一直在接受培训。他们被培训得很热火,让人感觉到很亲切,但不真,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他们的热火与亲切都是为了达成自己事业的目标。
真正的团契生活让我们经历真诚。
下面我们载录《标竿人生》第十八天的一段内容,告诉我们真正的团契是什么?
真诚的团契生活不是肤浅、表面的闲谈,而是坦诚交心,有时更是掏心分享。这样的情形发生在人们诚实地坦露自己的本相、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时。他们能分担伤痛,倾诉感受;承认自己的失败、公开他们的疑虑,承认他们的畏惧、认识他们自己的弱点,并且要求别人的帮助与代祷。
这样的真诚可能与你在某些教会所看到的正好相反。代替一种诚实谦卑气氛的是虚假、伪装、玩政治花样,以及表面的礼貌与肤浅的对话。人们戴着面具,处处防人,表现出一副幸福美好的样子。这样的态度致使团契死亡。只有当我们将自己的生命敞开,才能经历真正的团契生活。圣经说:『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世人以为亲密的关系发生在暗处,但神却说要在光明中。黑暗隐藏我们的伤痕、过错、恐惧、失败和瑕疵;但在光明中,我们把这些全都公开,并坦白承认我们的本相。
当然,让人知道自己真实的一面需要勇气与谦卑,这样做意味着我们要去正视坦露、遭受拒绝、再次被伤害的恐惧。为什么么有人愿意冒这个险呢? 因为这是惟一能使灵命成长、情绪健康的办法。圣经说:『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只有藉着冒险我们才能成长,而这其中最艰困的冒险是诚实地面对自己与其他的人。
“小、动、亲、热、精、细、真”,这七字是小组的特征。
你若掌握小组的七字特征,你的小组就会做得不一样,做得有亮点,就是一个健康的小组。小组在发展的过程中,容易走样,如何使你的小组不走样,一直保持小组的特征?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复制理念,强化培训,持续传递异象;其次小组长清楚知道小组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让每一位上岗带小组的人,都经过系统的训练;再者透过小组公约,可以让组员学习许多的属灵功课,例如:守信、委身、节制等等。建立立约的文化对小组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充分利用小组“小”的特点,使小组遍地开花、无孔不入,遍布你所在的城市或乡镇的每一个角落。
充分利用小组“动”的特点,使你的小组动起来,使每位组员动起来,使你教会的每一位会友都动起来,实践全民皆兵、人人都服侍的目标。
充分利用小组“亲”的特点,将“灵胞远比同胞亲”、“互为肢体”、“情同手足”之家人的亲近、亲密关系体现出来。
充分利用小组“热”的特点,点燃组员们心中的火把,为福音、为基督而燃烧,有热忱地对待团契、敬拜、查经、实践信仰、参与服侍。
充分利用小组“精”的特点,使教会的牧养事工与过去不再一样,达到深入、精巧、精致牧养的程度,凸显牧养的艺术与专业水平,犹如雅各那样的专业。
充分利用小组“细”的特点,关注到每一个细节,细到无微不至,细到及时处理每一个情绪、脸色、肢体语言,及时关照到每一位组员的需要。
充分利用小组“真”的特点,不让你的小组华而不实,虚情假意,只是外表的一套,流于形式。能在基督里切实地彼此相爱。
决心与志向
要使你的小组拥有这些特点,要改变教会信徒的习惯,是要先意识到自己有被改变的需要,然后意识到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并下决心做出改变。改革的决心很重要,搞政治的人会告诉我们“改革路上勇者胜”。这话虽不是圣经真理,但是非常有道理,也说明改革的决心与勇气。对于那些想要转型的传统教会,他们的决心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又顾忌太多,就没有办法顺利地进行教会转型。对于那些已经在转型过程中的传统教会,勇敢的心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不可以知难而退,改革过程中有难处是必然的,如何正确地处理和面对这些难处,这才是改革者要关心的。
中国有破釜沉舟的故事,说项羽下令让部下把烧饭的锅砸了,把渡江的船毁了,用这办法表示有进无退,表明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他们拼死地向秦军冲杀,经过连续九次冲锋,结果大败秦军。
西班牙人科尔特斯1519年4月在墨西哥登陆,一上岸就下令毁坏所有船只,以断绝士兵后退之心。与破釜沉舟类似,他的决心使他征服了墨西哥。
许多教会做小组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去做,这样很难成功,因为推广小组有一定的难处,是尝试之心很难跨越的。
艰辛的代价 社会上的人都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则事成。许多教会的小组做不成,是因为他们没有下决心;另一些教会有决心,但是不肯花代价。不肯花代价的决心,无法达成转变。
《抓住小组的特点》纲要
一、“小”的特点
二、“动”的特点
三、“亲”的特点
四、“热”的特点
五、“精”的特点
六、“细”的特点
七、“真”的特点
学员作业分享
作业讨论题:你认为小组有哪些特点?如何在推广小组时体现出这些特点?
* 小组讨论题
1.你对本课的论点的看法是什么?你认同哪些?不认同哪些?为什么?
2.你对本课的内容有什么补充吗?理由是什么?
3. 你认为小组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4.学习完本课,你会有怎样的调整?请表述你的行动计划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