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课程中心>5.教会如何健康发展小组>【科五】第8课 | 教会各层各尽其职

【科五】第8课 | 教会各层各尽其职

发布时间:2025-06-12 点击数:185

课程简介

  • 课时:8/12
  • 所属阶段:

课程详情


 


人们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今天我们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大树底下的小树苗究竟是遭殃的,还是得保护的?答案是遭殃的,为什么?因为在它们上面的天空竟被这棵大树遮盖了,它们没有发展的空间。它们虽躲在大树的底下,却不是享受,而是受苦。因为没有办法发展它们的生命力,也没有机会向世界展示它们生命的特征。笔者每次经过那同一段马路时,心中多有深刻地感悟。因为看到那段马路旁边有三排树,最边上的那一排树已经长得很高大,挡住了里面两排树的成长空间;靠马路的那一排也不甘示弱,所有的枝条都伸向马路,像人朝一侧弯腰一样;中间那一排是最惨的,他们的左右、前后、上方都没有发展的空间,因此它们的生命显得特别弱小。这不是先天的,乃是后天的环境造成的。今天在教会里面也有这种现象,有些人就像中间那一排树一样,一辈子在信仰上没有什么成长,在教会里没有任何的服侍。因此教会需要转型,把像中间那一排树的信徒移栽出来,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发挥他们的生命作用。

课前:学员作业分享

作业题:在落实小组的问题上,教会的领袖、同工们、小组长、信众各自都应当做什么?有哪些当尽的本分?

第一组作业笔记

1领袖  向教会传递小组事工的异象,并用坚强的决心来带领、推展小组事工。把握大局,掌握方向,密切关注同工们和小组长的状态,及时评估、提醒、调整事工的进行,对同工进行小组训练。

2同工  协助领袖推行小组事工。他们相互配搭,各司其职,竭力牧养小组长,帮助小组长建立小组。对小组长进行训练。

3小组长  在同工们的帮助下,委身于小组事工,把教会的小组异象化作实际行动,以爱心和谦卑的心寻找组员,开放家庭,建立小组,牧养组员。

4会众  顺服教会的安排,积极参加小组,开放家庭接待小组。

第二组作业笔记

1领袖  要想落实小组,教会领袖要有异象和目标,清楚知道小组事工对当前教会的重要,也要认识到小组是教会精细化牧养的必须。为了把小组事工做好,强而有力地推进,教会领袖全力以赴地投入是必须的,就如:做精心的策划,按期培训,在讲台上不断地传递关于小组的信息。目的是使全教会的信徒,都积极地参与配合,首先由:

1讲台教导关于肢体生活,牧养实践使命的真理,传递教会关于小组的异象与目标。

2)定期培训牧者可以自己用心预备课程,亲自培训,教会的小组长也可邀请外面的老师,对自己教会的小组长进行培训。

3)定期退修就如当日主耶稣把门徒们带到旷野,单单来装备他们。

4)定期培灵使小组长灵里的火重新得以点燃、挑旺。

2.同工  同工们应当做的是要不断地提升自己训练的技巧,自身要不断地接受装备训练,保持参与小组事工的热忱,不断地带出属灵的影响力。

3导师  导师需要得到教会领袖大力的支持,这样他们才更有信心推广小组的事工,导师带领小组长们每年都制订详细目标与计划,就可以使小组长有目标地进行服侍。每个月巡回自己的牧区一次,及时了解各组的近况。每周要带领小组长有一次学习,提升装备及督导小组长的服侍,每天导师要为自己所服侍的组长祷告,懂得用祷告去牧养他们。

4.小组长  小组长除了有明确的异向,清楚的理念之外,需要常常充电。带好每一次的小组聚会,做好小组的每一个细节的事工,确保小组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有干劲儿。教会只有不断进取的小组长,才会有不断健康成长的小组事工。遇见瓶颈和低谷,也可以轻松地跨越。

5.组员  组员要确保理念的认识,清楚教会的目标,更关键是去实践神的道,使小组生活不只是一次次的小组聚会,更是培养组员成为一支有执行力和战斗力的主力军。

第三组作业笔记

1.领袖作为推动者要带头发动带领全体,并落实小组,去实践小组,培养导师

2.同工作为支持者积极响应并训练小组长,并参加导师训练。

3小组长牧养信徒,对信徒能够关怀、照料;牧养组员,并参加小组长聚会。

4.信众彼此牧养、彼此关怀、彼此相爱、互动分享、彼此服侍,按时参加小组聚会。

5.教会全体接受培训,学习细胞小组理念课,一对一门徒训练课,并发现每一个会员的恩赐,去发掘、发展,真正实现各尽其职,发挥各个肢体的功用。

第四组作业笔记

1.领袖  需要明确目标与异象,如果领袖没有明确目标那只会带领会众在大海中迷失。所以领袖如果看清这是神给的异象,就要持定目标往前发展;之后需要传达于理事会,全体成员一致通过后,再向同工传达异象。

2.同工  需要支持维护领袖的异象,极力配合工作的安排,认真落实回应领袖的异象,之后要挖掘人才,培训、训练小组长。

3.小组长  要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应具有的品格和心态,并看清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是吊儿郎当,更不是不以为然;信徒要顺服领袖的安排。

4.信徒  要自己意识到我的属灵生命需要成长,进入小组为了使我自己的益处也是为使别人的益处得着成全,与其他灵胞相互造就相互建立,以生命回应呼召与异象。

第五组作业笔记

1.领袖  对异象、使命、目标清晰,培养训练同工。

2.同工  支持、分享异象使命和目标、带动小组长落实到每个小组中。

3.小组长  把整体的异象、使命和目标传递给每位信众,使他们都发挥自己的恩赐,参与到服侍中。

4.信众  当把小组长分配的各项事工落实成为行动,肢体间彼此帮助。 

本课我们假设在一间两三百人的堂会开展小组,思考几个层面的人,应该有着怎样当尽的责任,尝试分析几个关键的岗位,若是能尽心去做小组,必然有不一样的结果。一间中型的教会基本上可以分四个层次的群体:组员、组长、导师、堂会领袖,每个层次的角色都有其决定小组的重要因素。

一、教会牧者

当我们对教会牧者有不同定位的时候,就有不同的理解。这里我们基本上就把他定位在一间堂会的总负责。不同教会的背景,对这个角色有不同的称呼。在温州某一些片区的教会执事就是堂会的负责;某些教会称其为堂主任,有被称为驻堂牧师,若是堂会大了,就会称其为主任牧师。总之,我们是将其定位在堂会的总负责。因小组事工的推广,是以堂会为单位,所以我们非常强调堂会负责人的角色。堂会负责人是堂会的当家人,当家人的思想和心中的负担,有别于一般的同工。因此,小组事工在传统教会的推广,堂会的当家人是非常重要。他们对小组如果没有清楚的认识,如果不愿意投入,这个堂会的小组事工将无法健康、正常推广。

教会牧者要做好方向上的引导,要时常考虑到小组长的后备力量及属灵的资源,要源源不断地为小组长提供灵里的支援。笔者了解许多传统教会在启动小组事工之后,牧者有不一样的态度,大致有四种:

(一)持怀疑反对态度

他们反对的理由有很多。如:小组不属灵、近于世俗化、吃吃喝喝、嘻嘻哈哈,不是旅游,就是聚餐,聚会中做游戏太不像样了……他们会收集许多小组没有做成功的教会的资料,为要证明小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目的是不认可小组模式。


 

(二)持观望态度

持观望态度的人唱的调是:我不反对,也不支持,你们做,我看你们做得怎么样,做得好的话我也参与,做得不好的话责任不在我。他们又犹如“骑墙派”,哪一边赢靠哪一边。有一天,他们看见小组做得很有起色,就可能会连连地说好、好、好!若有一天,他们看见教会的小组做得不死不活的,并且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他们可能又会说:我当时跟你们说过了,小组也只不过是如此。这样的人净会讲风凉话,“站着说话不腰疼”,问题出来了他不需要担责任;若小组做得好,他也来捧场凑凑热闹。


(三)只精神支持

提供精神支持的人说:“小组很好,你们来做,我自己很忙,顾不上,没有精力投入,但我支持你们做。”他们既没有参加小组事工的培训,也没有参加小组的聚会,又没有参与小组的事工的策划,所以他们的支持只是精神支持。有时候他们可能也会说:小组是很好,不过也存在许多的问题。他们的顾虑,使他们对教会推进小组事工的力度大打折扣。


(四)全力以赴地领头做

这等牧者有异象有目标,清楚知道小组事工对当前教会的重要,也认识到小组是教会精细化牧养的必需,于是就把自己置身于推广小组事工的服侍中,他们排除万难,使教会的小组事工顺利地推展,他们不只是自己做,还带着同工们一起做,并且不断地引进师资,来培训自己教会的小组同工。

要把小组事工做好,强而有力地推进,牧者全力以赴地投入是必须的。例如,做精心的策划,定期的培训,在讲台上不断地传递关于小组的信息,目的是使全教会的弟兄姊妹都积极地参与配合。下面具体列举出四方面的内容,是牧者们力所能及的,供参考。

1.讲台教导


2.定期培训


3.定期退修


4.定期培灵


【提后1:6】为此我提醒你,使你将神借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

在一些新兴的城市教会中,我们了解到许多牧者开始很重视小组事工,并花时间培养小组长。但因为各种原因,后来他们渐渐忽略了小组长的培训,并忽略了小组的事工,结果小组不是停滞就是走下坡路。最近我们采访了一间教会的主任牧师,他们教会目前有七十个小组,他非常重视小组的事工,重视小组长的培训,每周会花时间在小组长的身上,带组长一起灵修,关怀小组的近况,为他们进行一些课程的培训。

二、小组导师

小组导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训练的技巧,自身要不断地接受装备训练,保持对小组事工的热忱,不断地带出属灵的影响力。

小组导师就是小组长的教练,教会中小组的兴衰,导师是关键人物。导师不能只挂个名,他们要有实际意义地在岗位上尽心尽责,他们要分担教会领袖牧养管理的重任,积极做好本位的服侍。在小组导师中也有好几个类型:

(一)跟班的


(二)有想法的


(三)驯良的


总之,小组导师需要得到教会领袖牧者大力的支持,这样他们才能更有信心地来推广小组的事工。

导师带领小组长们每年制定详细目标与计划,就可以使小组长有目标地进行服侍;每个月巡回自己的牧区一次,及时了解各组的近况;每周要带着小组长有一次的学习、装备,及督导组长们的服侍;每天导师要为自己所服侍的组长祷告,懂得用祷告去牧养他们。

(四)专业的


教会牧者往往事比较多,要顾及全面,所以难以在一个方面专心致志,因此教会有必要使小组的导师专职或全职,使他们专心做好小组。

三、小组长

我们有机会采访了一间转型的教会,他们走了六年的路程。我们向他们的主任牧师了解小组的情况,在这六年的过程中,他们的进度,他们的小组发展的情况。就是牧师向我们透露说:那些真正有负担的小组长把小组带得都是不错的,那些只是跟班的组长,他们的小组带得都不咋样。可见小组的发展与带领,不是凭着三天的特会,不是凭着三分钟的热度,不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别人,而是凭着心中真正的负担。

小组长除了有明确的异象、清楚的理念之外,需要常常充电,带好每一次的小组聚会,做好小组的每一个细节的事工,确保在小组事工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有干劲。好多教会的小组长犹如小马拉大车,结果就是被压伤。

(一)先装备后上任


(二)边装备边服侍


(三)有服侍的激情


(四)继续不断进取


(五)不断产生新组长

若要教会小组健康发展,就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组长,新组长不断产生出来,离不开教会牧者对小组事工的重视,离不开教会培训的力度,也离不开小组长是否尽责。没有新组长的产生,就不可能有小组的倍增。新组长是培训出来的,不是自然就有的。只有不断地鼓励组员操练服侍、接受培训,才有可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组长。

四、组员

组员要确保理念的复制,清楚教会的目标,更关键的是去实践神的道,有执行力,使小组生活不只是一次次的小组聚会,而是一支有战斗力的生力军。

(一)组员的态度影响小组的倍增

小组组员积极行动的态度,直接影响小组事工的发展,小组的组员在教会推动小组事工的时候,他们若积极地配合教会牧者,小组就可以顺利有序地发展。


 

(二)根据组员的程度定小组的目标

假如一个小组只是老弱病残,他们就不可能成为先锋队,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温馨之家,并成为教会的后援军。


(三)鼓励组员去带门徒

教会牧者要引导会友,组长要引导组员,只是自己来聚会是不够的,只有自己一个人发热心是不够的,只有自己跟主耶稣门徒也是不够的,要懂得去带门徒。这不是哪个牧师的新发明,也不是海外进口的,乃是大使命,是主亲口的吩咐,是托付给每一个门徒的。

(四)有训练组员成为组长的目标

教会建立小组的初衷,不应该只是让组员在小组里面接受关怀和牧养,更需要有训练组员成为组长的目标。这样组员们就不只是停留在接受的份上,而是可以成为祝福的管道,把神的祝福源源不断地带给别人。如果一个组员热心地去带门徒,很热心地去帮助别人在信仰上成长,他就是小组长非常好的人选。

这样就需要有目标地带领组员在基督里成长、成熟,使今天的组员都成为明天的组长;使今天接受帮助的组员,明天都能去帮助别人;使今天被关怀、被牧养的组员,明天成为去关怀、去牧养的小牧人。

如果一间教会在推广小组的过程中,牧者带头接受培训,策划落实;同工、导师给力,有过得去的教练技术;小组长尽心,有好牧人的心肠,做到精细牧养;组员有执行力,生活应用落地,参与服侍积极;这样小组必然健康发展。

温馨提示

1.关于牧者(导师)巡回小组中的角色

有教会领袖向我咨询有关牧者到小组巡回时角色扮演和一些注意事项的问题。在此,我与大家分享,供参考。

Q问题1

某个小组在会前已做好以下服侍分工:由组长任主持人,一名组员带查经。小组聚会时,牧者到访。会间,小组长特别想启发组员分享,且仍由会前预备好的组员带查经。如果遇到组员分享得不好,或查经带得不好,作为牧者此时是否需要把话题接过来?

A解答

牧者到访小组,小组的聚会已一切就绪。此时组长不要因为教会牧者的来到就怯场。教会的牧者进到小组,不要觉得自己是教会牧者,就理所当然地来教导。我觉得他只需做一名一般的组员,组员怎样,牧者也怎样。牧者切记:进入小组,你就不是牧者了,组长才是牧者,你只是一名组员。一般的组员是什么样的,牧者在小组参与和表达也要什么样。牧者不能讲得太多,以免使组长今后在带小组或带查经中被组员轻看,使组长的功用难以发挥。所以,牧者和导师进小组需要懂得怎么样去托住组长、培养组长、支持组长,这是关键,也是牧者的首要职责。

Q问题2

当组长发现牧者的分享时间比较长时,组长是否需要提醒牧者控制时间?

A解答

的确需要提醒牧者。此时牧者既然是组员的角色,那么组员可以被提醒,牧者也应该被提醒。不过,在态度上当尊重,在语气上要温和,在表情上要轻松,这样就不至于使气氛陷入僵局。

Q问题3

当组长提醒牧者控制时间时,牧者是否仍要继续分享,或说等我把话讲完,以至在组员面前不接受组长的建议?

A解答

假如牧者是这样态度的话,是很难处理的。说明牧者还没有接受小组导师课程的训练,只根据自己原来老一套的做法在小组里进行,这样,他不按小组的模式参与小组,就难免产生一些张力或尴尬的局面。所以牧者要接受导师课程培训,了解牧者进小组当有的态度,这种态度决定组员对组长的态度。

Q问题4

牧者对圣经是比较熟悉的,进到小组里自然就是一个权威。组员或带查经的人如果表达得不好(不是真理或原则的错误),是否需要纠正?

A解答

教会牧者不要因为自己熟悉圣经上的教导,就在小组里分享太多,像在主日讲台上一样。要知道这是小组聚会。如果不是真理的问题,不必聚会中纠正,可以用巧妙的方法进行稍微地解释,另外要私下和组长或带查经的人继续沟通。但一定要存着一个建立、帮助的心态,而不是批评教训的态度。牧者进小组的目的更多是要了解组员的情况,主要是监督、指导小组长怎么样带好小组,所以许多的发现和评语要与组长私底下沟通更好。

Q问题5

组长什么时候请牧者说话比较好? 

A解答 

组长怎么对待其他的组员,也照样怎么对待参与小组的牧者。可以在尾声时请牧者对大家有几句勉励的话,并为大家祝福。牧者来小组的责任是要关怀组长,扶持组长的,所以要接受组长的安排。让组长感受到牧者的支持,组长才能顺利且有力地走下去。简而言之,牧者(导师)是教练,教练就是要把别人推出来,隐藏自己。因此牧者自身接受导师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2.给教会牧者与导师进行小组聚会时的提醒:

你的小组已经交给组长来带了,在小组里小组长是小组之长。牧者、导师进小组的时候要扮演教练的角色,不能抢了小组长的风头,应该是托住、成全小组长的带领。不要自以为是导师牧者,就像在讲台上一样,做了很多教导。教会牧者与导师进小组的时候,就像一般的一个组员一样,积极配合小组长的带领 。

总之,传统教会在采用小组事工之后,教会各层面的成员需要知道自己本位的服侍,也需要知道自己与其他层面成员的关系,建立彼此顺服、彼此扶持、彼此守望的关系。使每个层面的成员都学习承上启下,使天国的精兵,基督的仆人可以前赴后继。使教会在当前的时代赢得城市,赢得年轻人,成为一个有影响力并充满神荣耀的教会。 

《教会各层各尽其职》纲要

一、教会牧者

二、小组导师

三、小组长

四、组员

* 小组讨论题

1. 你所在的教会在小组推进的过程中,教会各层都有哪些具体的行动?如:牧师、传道人、小组长及组员,大家都做了什么?

 

 

2. 透过本课的学习,你将会进行怎样的调整?

 

 

3. 根据你的调整,你准备如何具体落实?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